乔布斯痴迷禅修为什么还偏执和暴躁

写作背景 :我一直以为做禅修的人会更加平和,但乔布斯让我迷惑。从行为上说他绝对可以说是痴迷禅修,但是为什么他的表现和那些个禅修大师如此不同,甚至有悖于禅修?看完 GPT 的回答,我觉得其实也不是很矛盾。禅修让人专注、聆听内心,从这一点上来说乔布斯肯定是做的非常好。至于说禅修是否会让人变得平和,我觉得可能这并不重要。专注于内心并不是改变内心,而是自己是个什么人就成为什么样子。我们聆听内心并不是为了成为一样的人,像老禅师一样慈眉善目万物通达,而是知道自己是谁,从何而来,到何而去。禅修是指明一条道路,让我们到达彼岸。

乔布斯如何接触禅修?

  1. 乔布斯成长于嬉皮士文化盛行的加州,这种文化强调反叛、自由和心灵探索。嬉皮士文化深受东方哲学(如佛教、道教)的影响,许多人通过禅修和冥想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。
  2. 受嬉皮士文化的影响:乔布斯在年轻时接触到了迷幻文化和冥想实践,这激发了他对自我探索的兴趣。
  3. 在印度的经历:1974年,乔布斯前往印度寻找灵性导师。他曾拜访印度教导师尼姆·卡罗利·巴巴的静修中心,但导师在他到达前已经去世。 他后来深入接触印度的禅修和冥想传统,这次旅行让他开始思考东方哲学中的“无我”和“简约”理念。
  4. 接触禅宗: 回到美国后,乔布斯成为日本禅宗大师乙川弘文(Kobun Chino Otogawa)的学生。他多次参与禅修,并深入了解禅宗对专注、简洁和觉察的追求。

乔布斯对禅修和冥想的认知

  1. 冥想的实践:乔布斯坚持冥想,他认为这帮助他“清空内心的喧嚣”,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。他曾描述冥想的效果是让思维更清晰,并增强对当下的感知力。
  2. 对禅宗的理解:乔布斯受到禅宗“极简主义”哲学的影响,这直接体现在苹果的产品设计中:强调简约、去除冗余、追求本质。禅宗提倡的“初心者的心态”(beginner’s mind)也影响了他对创新的理解。他认为保持好奇心和开放性,是不断创新的关键。
  3. 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: 他在生活和工作中融入了禅宗理念,例如专注于当下、强调心灵和身体的统一。他曾表示,“禅修教会了我放下杂念,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。”

为什么乔布斯禅修后仍然偏执和暴躁?

  1. 禅修并非万能良药: 禅修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,但它并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。乔布斯天生具有极强的驱动力和完美主义倾向,这种特质使他在工作中表现得强势甚至苛刻。
  2. 禅宗中的“执念”与矛盾: 禅宗提倡“放下执念”,但乔布斯将这种“执念”转化为对卓越和简约的极致追求。例如,他对产品设计的苛求和对团队高标准的要求,某种程度上也是禅宗理念的延续,但他在表达方式上显得不够包容和温和。
  3. 个性与文化的融合冲突:乔布斯从小家庭关系复杂(被领养),形成了一种不安全感,这使他倾向于用控制来维持自己的地位。禅修教会他专注于当下,但他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和商业竞争的激烈环境,强化了他的独断和激进行为。
  4. 禅宗对行动的要求: 禅宗不排斥行动,甚至提倡“活在当下”的积极实践。乔布斯对苹果的执念和苛刻实际上体现了他的“禅宗行动观”,只不过他过于专注目标,忽略了对他人的感受。
  5. 禅修教会了他专注,但他偏执的性格让他执着于“绝对的卓越”。两者结合,造就了他在产品设计上的成功,同时也让他在人际关系上显得苛刻和不近人情。

乔布斯禅修对现代人的启发

  1. 禅修可以是提升专注力和创造力的工具,但并不能替代心理治疗或完全改变性格。
  2. 个性中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共存,关键是如何平衡它们,将缺点转化为推动力。
  3. 禅修理念,如“初心者的心态”,可以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简单和纯粹的目标。
  4. 乔布斯的禅修和暴躁性格看似矛盾,实则统一于他强烈的个性和对卓越的追求中。这种复杂性让他成为不可复制的创新者,同时也让他的成功和遗憾并存。

阅读更多